首页 > 中心动态
【临床研究】《肿瘤原代细胞药敏检测项目》 可再生肿瘤原代细胞及其药敏检测技术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
来源:临床医学研究中心    发布时间:2022年6月1日
01、肿瘤原代细胞是什么? 是指直接从机体取出肿瘤组织后分离、纯化得到的肿瘤细胞,能够保留原始肿瘤特有基因和病理信息,但具有有限的体外增殖能力,培养传代较困难,可用于支持基础研究、药敏检测指导个体化治疗、新药研发等领域。可再生肿瘤原代细胞是利用新型细胞条件重编程技术,让肿瘤原代细胞能够持续扩增传代,变成“可再生”资源。02、肿瘤原代细胞培养的临床意义? 传统的肿瘤细胞系培养缺乏患者个体差异,肿瘤患者自体来源的原代细胞能够代表个体基因信息和病理信息,对肿瘤精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: 1、为复发、耐药、转移、难治型肿瘤患者寻找可用的药物或方案; 2、为初发肿瘤患者排除无效用药,精准度可达95%以上,避免无效治疗带来的经济浪费和毒副作用; 3、为超适应症指南用药提供科学依据参考,如靶向药物的一药多用; 4、为缺乏指南有效治疗药物的患者提供高通量体外药敏检测,包括FDA通过的药物库,可在两周左右筛选上百个药物和方案; 5、利用原代细胞建立不同肿瘤的药物基因组数据库,为相关癌种新药研发和靶点发现提供支撑。 03、肿瘤原代细胞药敏检测项目可提供 (一)HDS肿瘤精准用药检测 1)该项目通过高通量药敏检测技术(HDS)可为临床肿瘤患者选取精准的用药方案。 由临床诊疗过程中获取患者自体的术中组织、胸腹水、穿刺样本、活检组织等新鲜肿瘤样本,在72h内利用新型条件重编程细胞(CRC)技术进行原代细胞快速扩增和富集,在保留原代细胞与原始组织的基因、病理等生物学特性一致的前提下,在1-2周内对100多种药物或联合方案进行快速筛选,帮助患者排除已经耐药或无效的药物(90%以上符合率),为中晚期、耐药复发、缺乏指南参考用药的肿瘤患者提供用药参考,制定精准的诊疗方案,以进一步降低临床肿瘤患者的无效治疗发生率,提高用药成功率。
2)适用人群 1、各种恶性肿瘤和孤儿癌症患者; 2、初诊意愿提高化疗成功率的癌症患者; 3、复发/耐药/明显预后不良的癌症患者; 4、缺少可用治疗药物的癌症患者; 5、寻找适合的临床试验的患者。 3)HDS送检流程

(二)开展新药亚临床试验,助力患者群筛选 利用可再生肿瘤原代细胞进行肿瘤新药的病人群精准筛选,开展新药亚临床试验,可以大大提高临床试验成功率,同时提高入组受试患者的治疗有效率。 肿瘤药物临床试验失败率高的主要原因在于,永生细胞系无法代表肿瘤组织微环境的复杂性和个体之间的差异,因此,肿瘤原代细胞(PDC)、异种移植瘤动物模型(PDX)、类器官(PDO)成为了抗肿瘤药物研发、临床共试验的理想工具模型,其中PDC是最经济、操作成功率最高的评估途径。 (三)共建原代细胞、类器官、PDX生物样本库,“活存”珍贵肿瘤样本 如何利用临床少量新鲜肿瘤样本进行活体模型构建是核心技术问题,基于改良型自主研发的细胞条件重编程专利技术(Conditional Reprogramming technology , CR),可以在1-2周内稳定构建患者自体肿瘤模型,与传统的以组织蜡块、体液等实体样本为主的“死库”不同,可再生癌症原代细胞生物银行(LPCB)主要存储对象为肿瘤患者自体癌症原代细胞及其衍生的类器官、PDX等“活体”样本,以及相关的新鲜组织、血液、骨髓、蜡块等样本,目的是做到“活存活用”,对患者来说可以保存珍贵的新鲜术中样本,并构建自体癌症体内外模型,以备个体化用药检测和耐药预测之用,对癌症研究来说,可以积累关键研究模型,为新药研发、基础研究、大数据分析提供必要的平台支撑。
▲ 中科普瑞昇生物样本库局部图 (四)打破精准医疗最后一公里 精准医疗时代,如何实现“合适的患者,合适的药物,合适的剂量”仍然是临床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。目前,主流的基因检测技术患者获益率不到5%(靶向药物少、驱动基因少),且不能检测联合用药方案,类器官和PDX检测周期长、成本高、成功率较低,尚不能临床普及推广,基于新型细胞条件重编程技术的可再生肿瘤原代细胞药敏检测技术(HDS)具有检测药物全面、通量高、结果可读性强、周期短、成本低、成功率高等显著优势,为肿瘤个体化治疗提供了一条绿色通道。
▲ 基于CRC的可再生癌症原代细胞在药敏、生物样本库、新药研发中的应用
▲ 中科普瑞昇HDS临床数据(部分)